首页学校概况机构设置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快速通道特色发展
新闻资讯
教学科研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我校专家学者参加河西民俗文化调研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6日 08:46  |  查看次数:[]

5月4日,由河西民俗博览园与凉州宝卷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河西民俗文化调研交流活动,在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凉州宝卷研究院(传习所)举办。河西三地传承人、爱好者同念《红西路军宝卷》、同听凉州贤孝、同唱河西民歌,互相学习交流。河西宝卷国家级传承人李作柄(92岁,武威)、省级传承人赵旭峰、李卫善、范积忠夫妇(72岁,金昌),市级传承人郭永海、牛东林(张掖),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董永虎(武威)和来自张掖、金昌、武威及河西学院人文艺术教育发展中心、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河西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等部门从事宝卷、民歌、贤孝的传承人及专家学者共5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张掖、金昌、武威三地宝卷传承、研学人员殷志华、牛东林、郭云海、范积忠夫妇、赵旭峰、李卫善接续念唱了《红西路军征战河西宝卷》卷一(节选,张掖77岁代福周创作),众人应和接唱。董永虎演绎和展示了传统凉州贤孝《二十四孝之嫌贫记》和他自己新创的《巧嘴姑娘夸武威》片段。三地传承人和爱好者还即兴演唱了地方民歌,传承人和爱好者对宝卷贤孝和民歌的由衷的热爱,对民俗文化研学的投入,以及精彩的念唱演绎、表演展示,赢得了在场人员的声声喝彩和热烈掌声。

唱念、展示、演唱中间,还穿插了专家交流。参与活动的专家、学者们任积泉、王文仁等就三地宝卷的遗存、传承和创新,三地宝卷文化的表象与比较,凉州贤孝的续传与发展,凉州贤孝与河西宝卷的共生共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张掖市社会各界重视宝卷的研学和传承工作,依托河西民俗博览园成立了河西宝卷博览馆,挖掘本土宝卷资源打造了舞台展示的《宝卷印象》,依托社会名流、文化人士和河西学院科研平台、教授专家,开展宝卷文化研究和传承创新、创作交流,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和成果,创作了一批宝卷精品力作,助推了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值得兄弟地市学习取经。

近年来,在凉州区委宣传部、文化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等部门的引领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张义镇凉州宝卷研究院(传习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院(传习所)成为张义镇灯山村居民点上最具文化气息的小院,传习唱念室、展览室、更衣室功能独具,特色突出。尤其是陈列在展览室里的国家级河西宝卷传承人牌匾、徽章、誉杯,和宝卷抄写本、影印本、印刷本,以及凉州宝卷光盘、首日封、挂历,宝卷经典唱词书法作品等,琳琅满目,历史厚重。特别是在宝卷的活态传承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有序推进,将宝卷文化与地方其它民俗文化相互融合,“打组合拳”、“搭顺风车”的做法,认为值得借鉴和推广。

“河西人代代念河西宝卷,宝卷中有我们中华脉根。……你来念我来唱充满自信,好传统靠大家永续传承!”河西民俗文化调研交流活动对促进三地文化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互鉴,推动河西走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稿:河西学院人文艺术教育发展中心、河西学院河西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参与协办纪念郭荷 郭瑀张掖讲学活动 下一条:莆田学院曾闽丽博士来校作学术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 河西学院 陇ICP备05000590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460 通讯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
网站维护:河西学院宣传部 河西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936-8282007 管理员邮箱:xwzx@hx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