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经典述党史
第五十四期:《牧童之乐》
发布时间:2021-09-05  |  查看次数:[]

经典诞生

《牧童之乐》于1932年被创作出来,这是老志诚在学生时期去香山度假后的游后感作品,他将体验大自然的感受和看到牧童放牧的场景写进了谱子里,整首曲子充满了喜悦之感。这首音乐拥有着一种画面感,人们听的时候就似乎是看到了一幅中国画,牧童悠哉悠哉地放牧,体现着田园的风格。《牧童之乐》作为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钢琴曲,老志诚先生创作时借鉴了中国戏曲以及中国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成为一首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其弹奏方法也有其独特之处。《牧童之乐》是他在没有任何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在钢琴上的摸索,用西方乐器展现出了中国田园生活的意境,他由此被称为“钢琴作曲双绝的自学才人”。老志诚先生大胆借鉴、敢于创新,创作出风格独特的民族钢琴小品,值得广大音乐人学习。

作者简介

老志诚先生生于广东顺德,是我国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与王洛宾、曹试甘并称为北京师范学校的“音乐三杰”。曾于1932年担任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就在这一年创作出了《牧童之乐》。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展现出他的作曲才华,30-40年代达到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作品随之诞生。虽然当时老志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非常的艰难,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可歌可颂的作品,如提琴曲《叙事曲》、《钢琴小品集》,舞剧音乐《在森林中》、《草原上的春天》等,他的这些作品在各方面都追随着民族风格。

经典赏析

《牧童之乐》作曲者是老志诚先生,这是一首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采用了并列复二部曲式,同时每个乐部又是单三部曲式,两个乐部包含的音乐元素各不相同,看似散杂的音乐元素,组合到一起却有其独特的风格。描绘了牧童放牧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秋日田园景色的感受。《牧童之乐》采用的和声不是传统的西方和声,而是融入了我们中国音乐的特色,运用了五声性和弦结构,更有中国音乐的味道。该曲在“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且大赛倡议举办人齐尔品特别喜欢这首曲子,还将此曲列入了自己独奏音乐会的必备曲目,不管在世界各地举报音乐会,都要演奏这首《牧童之乐》。老志诚先生的《牧童之乐》与贺绿汀先生所作的《牧童短笛》并称为“南北牧童”,在当时广为流传。



上一条:第五十五期:《中国组曲》 下一条:第五十三期:《团结就是力量》

关闭

版权所有:河西学院 陇ICP备05000590号 通讯地址:甘肃张掖环城北路846号 邮编:734000
网站维护:河西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电话:0936-8282013 传真:0936-82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