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日期:2025-11-18浏览:次
近期,化学化工学院齐亚娥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Polymer Configuration Regulates Zinc Storage Capacity of a Layered Vanadium Oxide Cathode》的论文,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为通讯作者。同时,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和甘肃省委组织部重点人才项目支持。
V2O5因其丰富的价态变化(V5+、V4+、V3+),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589 mAh g-1),是水系锌离子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它常常会遭受严重的钒元素溶解和结构崩塌,极大影响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因此,扩大其层间距、并强化结构和维持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成为提高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邻甲氧基苯胺作为单体,在插层过程中被原位氧化聚合为聚邻甲氧基苯胺并插入到V2O5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通过苯环上的取代基调节V2O5的层间距及储锌容量。制备的插层化合物POMA-V2O5具有19.34 Å的超大层间距,该层间距大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几乎所有插层化合物。构筑的Zn//POMA-V2O5电池,在1 A g-1电流密度下首圈放电容量高达353.8 mAh g-1,分别是Zn//c-V2O5和Zn//PANI-V2O5(204.9 mAh g-1)的2.94和1.73倍,且电池具有超长的循环稳定性,在10 A g-1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10000圈后,仍能提供186.8 mAh g-1的剩余容量。研究还揭示了聚合物构型对层状结构的调控作用机制,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齐亚娥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先后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团队将复旦大学先进科学理念与河西学院学科特色深度融合,得到了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团队的支持,充分发挥了对口支援工作在促进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显著作用,是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河西学院的成果体现。
供稿: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