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书写陇原答卷。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充分展示办学成效,全面展示育人亮点,进一步提振精神、凝心聚力,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奋力书写教育强省“河院答卷”。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专栏。
音乐学院:以美润心 以美培元 促进五育互融、全面发展
音乐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艺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价值追求,坚持“做足河西文章,产出特色成果,建强丝路名校”的发展目标,围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线,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堂”、创作排演优秀文艺作品,展现河西学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促进五育互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党建为舵,凝心聚力,红色引擎引领学院发展
学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发挥,为落实好立德树人任务、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突出优势,强化特色,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立足河西、面向甘肃、服务周边,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音乐表演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校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音乐学专业获评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着力开展音乐、舞蹈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艺术课程育人功能,获评校级一流课程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0门;鼓励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教师在全国、省市艺术展演、教学技能竞赛和指导学生比赛获奖48项,获批各类项目21项,发表论文、创作作品24篇(首),出版著作、专辑7部(辑),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访学、深造、学术交流29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获奖143人次。
三是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发挥专业优势特色,结合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基于“企业+学院+项目策划+实践”的“产学研、创编演”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实训计划、实践活动、毕业设计、平台建设”等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形成“以基础课程为后盾,资源建设为依托,特色课程开发为抓手,育人育才为中心,艺术实践为平台”,分层教学、分层实训、分层管理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深化新文科建设,推动艺术教学创新发展。以原创剧目《裕固风华》课程、“云图同创艺术空间”省级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为试点,融入音像技术、舞台艺术设计,聘请党校、教育局、文化馆、电视台、乡镇等行业一线优秀人才为导师,开展思想教育、集中实训、创编指导、拍摄制作及论坛、讲座、沙龙等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活动。同时,注重与其他专业行业的融合发展,突出过程体验,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创编演实践中体验、感悟,实现知识互补、融会贯通的效果,为学生训练自我、提升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提供平台。
加强祁连艺术团建设,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近五年,圆满完成第四届甘肃省大运会开、闭幕式演出,甘肃省大中小学交流展演、美育浸润行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甘肃省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及河西学院建校80周年文艺演出、河西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晚会等大型活动,参加甘肃春晚、新甘肃网络春晚;每年定期举办一流专业建设点系列活动、学生艺术周、音乐会、班级综艺晚会等70多项;与张掖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文化馆、民政局救助站、公安系统、第二人民医院、公安局森林分局、国税局、张掖中学、实验中学,临泽县职教中心,甘州区委宣传部、文化馆、非遗中心、人民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秦镇、小满镇、东街街道、教师培训中心、南关学校、甘州中学、大成学校、大满镇中心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93956部队、32195部队、78156部队等共同开展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育人效果明显。
加强原创文艺作品创作与推广,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创编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河西学院故事。舞蹈《祁连雪莲》《阳关下的幸福路》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三等奖和省级一等奖、创作奖,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校园歌辑《在这永远年轻的地方》,积淀形成了一批富有区域特征、具有校本文化特色的原创文化精品,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牌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